台菲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手游攻略 >正文

二战风云二战中的攻城炮是如何被运送到战场的

文章来源 : 台菲网
发布时间 : 2024-05-07

攻城炮在二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运输过程涉及复杂的技术和后勤保障。这类火炮通常体积庞大且重量惊人,例如德国的古斯塔夫巨炮重达1350吨,运输时需要拆解为多个部件,通过铁路专用平车运送。组装过程同样耗时耗力,需动用上千名工兵和工程师,耗时数周才能完成战斗部署。运输途中还需修建临时铁路支线或加固道路,确保重型设备能够顺利通过。

部分型号如240毫米K3攻城炮采用分体式结构,拆解为炮管、炮架、底座等6个部分,由牵引车分别运输至阵地后再组装。这种设计虽提升了灵活性,但组装仍需数小时,且依赖龙门吊等重型设备辅助。部分攻城炮如卡尔臼炮虽具备履带底盘,可短距离自行机动,但长途运输仍需依赖铁路或特种拖车,且行军速度极低,仅适合固定战线使用。

弹药运输需配套专用车辆,例如PzKpfw IV坦克改装的炮弹输送车,配备起重机用于装卸单枚重达2吨的炮弹。铁路运输时需规划专用路线,避免桥梁承重不足或隧道高度限制。部分战役中,工兵需提前修复被破坏的铁路线或搭建临时桥梁,例如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德军为古斯塔夫巨炮修建了长达16公里的专用铁路。

泥泞、山地或城市废墟会严重阻碍重型装备移动,迫使部队选择更迂回的运输路线。冬季作战时还需考虑冰雪对铁轨和道路的影响,例如东线战场曾因严寒导致攻城炮液压系统故障。运输过程需配备防空部队掩护,避免遭到空中打击,这种高成本投入使得攻城炮仅在关键战役中有限使用。

攻城炮的运输史反映了二战军事工程的极限。从设计之初的模块化拆解方案,到实战中的铁路铺设与工兵协作,每一步都体现了工业时代战争的后勤复杂性。尽管这类武器威力惊人,但其笨重的特性也注定了它们只能作为战略武器在特定战场发挥作用。

评分 :
简介 :行走达人是一款将运动与娱乐巧妙结合的休闲手游,通过记录现实步
相关资讯
更多
热门资讯
更多
游戏测评
更多